文章
  • 文章
  • 产品
搜索

新闻中心

Press center

首页 >> 行业动态 >>会员动态 >> 人居项目 | 同衡佳作:东北新区的绿色转型之路——延龙图文旅新区基础设施综合规划
详细内容

人居项目 | 同衡佳作:东北新区的绿色转型之路——延龙图文旅新区基础设施综合规划

人居项目 | 同衡佳作:东北新区的绿色转型之路——延龙图文旅新区基础设施综合规划

以下文章来源于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作者市政规划研究所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专业视角的规划资讯传播平台

微信图片_20200612170022.jpg

东北新区的绿色转型之路

——延龙图文旅新区基础设施综合规划




● 项目名称:延龙图新区绿道、市政、海绵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

 申报所:市政规划研究所

● 协作所:详规中心本部、风景园林二所

 项目地点:吉林省延龙图新区

● 完成时间:2019年3月


01

项目简介


2016年12月,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复设立吉林延龙图文化旅游区,即延龙图新区。新区作为东北地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支点,延吉、龙井、图们三市的地理中心和生态核心,将承担全面示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


新区地处东北生态屏障的大格局中,位于吉林省主体功能区划的重点发展区,应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积极谋求发展。因此,不同于东北老工业基地传统的升级和转型模式,新区应依托文旅和生态资源,文化为魂、旅游振兴,为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和东北振兴作出示范。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将作为承接新区发展定位的重要支撑保障。


本次新区规划范围为82.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10.8平方公里。


02

规划构思


新区规划存在两大特征:其一,城靠山、水带城,山水城相连,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新区发展的优势,也面临着挑战,需要将保护与发展并重,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其二,新区位于三市留白区,基于文旅功能定位,需要以融合的方式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灵活性,加强各组团间的联系。


因此,在养山、护水、显特色的思路下,坚持生态保障与海绵融合,实现集成水系统、能源系统、道路系统、绿道系统在内的基础设施统筹建设。


03

规划特色


为支撑全省绿色转型发展新高地、东北亚文化旅游发展新坐标的目标实现,采取专业融合,以生态视角统筹谋划基础设施系统适应性建设的规划方式,并提出三大规划特色。


特色一:提优,立足生态基底,海绵与绿道相结合,贯穿生态脉络,串接文化节点。

综合评价新区的水系、植被、生物的分布与状态,区域具备两脉、三江、五源的优越自然生态基底,是新区发展必须坚守的生态底限。


  • 专业协同,促进工程生态融合,绿道海绵协同保持原有生态基底。


    依托区域的生态保障要求,构建新区“两翼两带,两廊一珠帘”生态格局,围绕城子山、九龙山打造自然保护核心,形成生态保护屏障。划定并严格控制布尔哈通河、海兰江水体保护空间,通过蓝绿空间控制为绿道设置提供条件,保护生物迁徙廊道。


  • 生态格局中,以海绵绿道贯穿特色文旅资源,彰显文化特色。


    新区的青山碧水之中,民俗体验、历史遗址、美丽田园、国境风情等众多文旅资源极具特色,景点多数依山、河谷、乡镇呈点状分布。深度对接新区文旅功能,串联数十处文旅资源,连通新区各组团,实现山水、城乡、文化的多元连通。


  • 建设用地内,以海绵绿道贯穿区内重要道路网络。


    结合滨河型、公园型等不同绿道缓冲带设置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等雨水渗蓄设施,落实低影响开发要求,最大限度减小开发建设对自然生态的影响,提升景观效果。同时,落实区域绿道体系,将区域级、组团级及社区级绿道与道路慢行系统相结合。依托不同等级的绿道建立新区内慢行交通体系。


  • 开展海绵-绿道-道路断面多级融合,实现道路空间预留与适应化设置。


    经一路等4条干路,近期建设为双向两车道,局部扩展绿道缓冲绿带,预留空间,远期断面可改造为双向四车道。依山傍水道路则采用不对称断面,单侧设置绿道,组织慢行交通。

微信图片_20200612170031.png

新区生态格局管控及绿道网络图

微信图片_20200612170033.png

海绵-绿道-道路断面多级融合图


特色二:补短,组团发展、寒冷地区、季节差异-基于三大特征,构建高效适宜的基础设施体系。

新区位于边境寒地、采取组团化的发展方式,并且鉴于可赏、可玩、可品、可憩的文化旅游定位,存在市政需求的季节差异性,基于新区三大特征,提出五大应对措施,构建高效适宜的基础设施体系。


  • 采取北方寒冷地区海绵城市适宜模式。


    延龙图地区气候寒冷,海绵型道路采用融雪剂渗滤弃流技术,避免损害植被;透水铺装采用抗冻融技术,防止冻涨破损。


  • 探索寒区山岭区旅游公路的交通组织。


    寒区山岭区旅游公路对道路安全性要求较高,新区内山区道路两侧设置清晰导视标识系统;路面使用防滑抗冻材料,同时结合港湾式停车带设置观景休憩平台,满足旅游公路高游览性及舒适性的要求。


  • 落实延吉特色下的北方清洁采暖路径。


    吉林省窝电现象严重,各级政府提出清洁取暖要求,吉林省重点鼓励消纳本地电能,对电采暖项目给予15%的建设补贴及谷时电价50%的运营补贴。新区集中、分散负荷并存,河龙片区集中负荷纳入临近热电厂供热范围;综合对比燃气采暖与电采暖的布置形式、设备投资及运行费用,确定分散旅游商业采用电蓄热锅炉为主,空气源热泵为辅的方式供热,灵活可控、经济节能。


  • 适应淡旺季需求差异,构建灵活经济的市政供应体系。


    考虑新区部分旅游商业用地面积小、布局分散,且旅游淡旺季市政需求量差异大,规划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及能源供应模式,实现灵活控制,降低建设运营费用。


  • 促进组团化连通发展,建立双重公共交通系统。

    减少小汽车的使用,构建区域公交线及内部旅游环线两种不同规模层次的公共交通系统,满足组团间以及对外公共交通出行需求。

微信图片_20200612170034.png

海绵城市道路建设断面图

微信图片_20200612170035.png

集中分散相结合的适应性市政保障设施图


特色三:做实,统筹山水城路,优化竖向控制土方,实现显山、露水、低冲击。

新区地形特点突出,三个组团的发展融于山、水之间。因此,应统筹山形、水势、城区、路网、竖向的综合协调,优化竖向控制土方,点、线、面,六项措施相配合,实现显山、露水、低冲击。


  • 依托排涝需求,把控路水安全格局,尊重原有场地竖向特点。


    尊重自然地形,采用ArcGIS进行产汇流分析,竖向规划中保留自然行泄通道,排放周边地块涝水。


  • 强化组团联通,降低山体破坏,保护山体风貌达到“显山”的效果。


    运用Infraworks软件进行南北组团连接方案比选,综合行车安全性及山地开挖体量,分析隧道修建必要性。


  • 核心片区内,统筹洪水-堤防-内涝-道路-场地,精细化竖向分析控制填挖需求。


    分析临河道路、防洪堤、洪水位之间的高程关系,重点针对河龙片区局部低洼区域,应用HTcad软件逐地块测算土方,保证填挖平衡及洪涝行泄安全。


  • 核心片区近山道路,控制山体挖方,提出道路选线优化方案。


    纬六路近山设置,原道路线型难以兼顾减少挖山和控制道路坡度的双重需求。规划采用Civil3D软件精准设计,优化近山纬六路道路选线,保护山体,控制坡度,减少土方。


  • 优化隧道线位,强化入口重要节点的安全控制,减少山体的开挖长度。


    针对隧道出入口节点提出交通优化方案,降低山体破坏,控制土方;同时提高隧道出入口与交叉口之间的距离要求,提供相应的指示标识,保障安全。


  • 沿河道路重要节点衔接模式可视化比选,降低视线影响,保障“露水”需求。


    通过搭建sketchup模型,直观表现临水道路平交路口与分离式立交的两种不同路网衔接模式对于沿河景观的影响。

微信图片_20200612170037.png

核心区域竖向及路网优化图

微信图片_20200612170038.png

沿河道路重要节点衔接模式可视化比选图


04

项目实施


  • 协同三市发展,促进规划管理融合


    联合延吉市、图们市、龙井市三市共同开展方案研讨与审查,有效织补了三市规划衔接缝隙,凝聚发展共识。三市领导多次视察新区的规划建设工作。


  • 支撑新区法定规划编制,跨院实现多规融合。


    新区法定规划与市政专项规划由不同的单位协作完成,保证不同承担单位在规划编制时的多层次规划统一性,共同实现一张蓝图建新区。


  • 基础设施及场地建设有序推进。


    重点工程方面,核心区内在建两座大桥已完成全部工程量的90%;道路建设方面,河龙片区经一路、纬一路、纬二路的道路及给水、雨污水管网建设正在进行可研、设计工作,启动核心片区骨干路网建设;场地建设方面,河龙回迁区“朝族第一部落聚居地”正在进行方案设计及场地平整。观景台项目已完成可研设计,磨盘村山城考古遗址公园已完成保护规划与设计工作。堤防建设与河道治理方面,布尔哈通河、海兰河防洪堤的可研设计工作已完成、正在开展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微信图片_20200612170041.png

跨河大桥施工进展图



文章来源:清华同衡规划播


  •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石龙经济开发区美安路1号IDM智能科技园
  • 邮箱:bcdaorg@163.com
  • 办公室电话:010-63379226                         传真:010-63379226
  • 邮编:102308
  • 版权声明: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   京ICP备2022005253号-1   Powered by bcda

           

扫一扫关注我们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010-63379226
- 客服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