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 产品
搜索

新闻中心

Press center

首页 >> 行业动态 >>聚焦两会 >> 对话委员 | 王翠坤:加快推进建筑低碳发展
详细内容

对话委员 | 王翠坤:加快推进建筑低碳发展

来源: 中国建设报


“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点,恰逢国家对科技创新特别重视支持,作为科技界委员,深感责任重大。”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翠坤对《中国建设报》记者说道。


1615187392937709.jpg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翠坤


作为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王翠坤积极履职,担当尽责,始终把服务公益事业、推进行业技术进步作为己任,面向全国的建设事业,以建筑工程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为主,致力于解决我国工程建设中的关键问题。


履职三年多来,王翠坤围绕数字中国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工程设计审查制度、转制科研院所发展、建筑低碳发展、激励高端建造人才等话题建言献策。


面向未来,王翠坤坚定地表示,“展望新百年,心中有梦,脚下有路,眼里有光,一定牢记责任,积极履职尽责,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加大建筑全产业链低碳化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中国建设报》记者获悉,今年两会,王翠坤联名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冯远,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美华带来了《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低碳发展的提案》。


“目前,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量每年约20亿吨,占到全国总碳排放量的约20%。如考虑相关建材生产、运输等,将占到全国总排放量的近40%。”王翠坤告诉本报记者,伴随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对我国兑现“2060碳中和”目标构成巨大挑战。建筑领域的减碳已成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对全方位迈向低碳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王翠坤认为,当前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链条长环节多精准管理难。我国新增建筑的工程建设每年产生的碳排放约占总排放量的18%,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的生产和运输以及现场施工过程。低碳建筑发展贯穿于建筑的材料生产、施工建造、运营维护整个生命周期内,建筑全产业链低碳化发展任重道远。


既有建筑存量大,碳排放高。我国建筑面积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现有城镇总建筑存量约650亿平方米,前面提到这些建筑每年仅在使用过程中的“运营碳排放”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20%。不少既有建筑存在高耗能、高排放的现状。


大体量高碳排提前达峰难。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我国建筑领域的碳排放量在未来十年内仍会持续攀升。为2030年提前实现碳达峰,建筑行业节能减碳面临空前挑战。


针对以上情况,对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王翠坤提出具体建议如下:


注重新建建筑全产业链低碳化发展。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建筑的设计、材料生产、施工建造等环节,都必须加大低碳化的考量。设计阶段,应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角度考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方面建议持续提升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能效,到2025年,新建建筑节能水平较2020年标准进一步提升20%以上,到2035年,新建建筑基本达到超低能耗水平;加快推动近零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鼓励积极开展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建设。另一方面,结构设计统筹考虑建筑全生命期包括震后修复等因素影响,注重采用适改性强、性能高的结构体系以及高性能、高耐久材料和技术,提高材料利用效率,同时注重加大绿色建材的应用。生产和建造阶段,加大绿色建造力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而减少碳排放。


注重建筑运营维护期的功能提升,有序推动既有建筑全面改造。建议中央财政加大力度支持既有建筑改造工作。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一方面加快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提升,另一方面,注重对建筑的抗震性能等安全性能提升,延长建筑使用寿命,达到减碳效果。


制定相关政策,避免大拆大建。国家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严格控制拆除未达建筑使用年限的建筑,避免资源浪费。


大力发展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建议重点推动太阳能光伏在建筑中应用,实现就地生产、就地消纳。因地制宜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空气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满足建筑供暖、制冷及生活热水等用能需求。


激励高端建造人才


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工程建设行业勘察设计领域已开展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评选。通过此项评选,造就了一大批勘察设计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技术带头人,为行业发展积累了宝贵财富。


“在工程建设领域,勘察设计和施工建造,是密不可分的整体,没有高水平的勘察设计成果,就没有高水平的工程产品。同样,没有高质量的施工建设,就难以实现高质量的中国建造。”王翠坤对记者表示。


本报记者获悉,今年两会,王翠坤联名冯远、王美华两位委员带来了《关于建议开展全国工程建造大师评选工作的提案》。


为推动工程建设领域高质量发展,激励高端建造人才,王翠坤提出如下建议:


建议新设立工程建造大师,完善工程建设全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建设既包括勘察设计,也包括施工建造。进入新发展阶段,今天的工程建设,特别是重大工程项目,已经成为了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集土木结构、机电设备、智能控制和绿色发展理念为一体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优秀的施工建设组织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现场经验和对跨学科、跨行业的知识积累和对新技术的了解和掌握。他们同勘察设计大师一样,都是工程建设领域的领军人物,是中国建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从工程建设全过程看,参照勘察设计大师评选设立工程建造大师,是对行业人才建设的强化延伸,是从设计阶段到施工阶段的人才队伍建设的扩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当前工程建设领域的技术人才主要包括职称、注册执业资格和院士。和勘察设计大师一样,增设建造大师将完善全行业高端人才梯队建设,形成完整的工程建设专业人才序列。建造大师与勘察设计大师共同组成工程建设行业完整的领军人才评价体系,将会极大激发全行业技术人员钻研技术、提升技能和开拓创新的热情,激励全行业高端人才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此外,王翠坤今年还带来了《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应强化转制科研院所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支撑作用的提案》。


“转制科研院所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支撑,如何更好发挥转制科研院所独特的作用,对有效突破产业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王翠坤对记者表示。


王翠坤建议:进一步明确转制科研院所在基础性、社会公益性、国家战略性等科研工作中的地位;突出创新在转制科研院所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转制院所集聚。


  •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石龙经济开发区美安路1号IDM智能科技园
  • 邮箱:bcdaorg@163.com
  • 办公室电话:010-63379226                         传真:010-63379226
  • 邮编:102308
  • 版权声明: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   京ICP备2022005253号-1   Powered by bcda

           

扫一扫关注我们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010-63379226
- 客服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