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 产品
搜索

新闻中心

Press center

首页 >> 行业动态 >>会员动态 >> 中国院作品 | 北京中关村第三小学
详细内容

中国院作品 | 北京中关村第三小学

来源: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公号    


55502 (1).jpg

北京中关村第三小学的新校区设计,以取自传统土楼的形式和高度复合化的功能组织,解决了用地紧张、需求众多的困境。饱满的弧形教学楼将操场包围在中央,其外围墙面厚实,确保安全,内侧玻璃通透,确保视线通达,以利师生交流。

55503 (1).jpg

55504 (1).jpg

首层平面图

建筑的主要开口朝向南侧,为主楼争取了更多的采光面,也阻挡了冬季的北风,并利用遮阳、通风等策略增加对自然气候的适应。在位于地下室的下沉庭院周边布置了排练厅等需要采光的教室,周边安排游泳池、餐厅、教师餐厅、厨房等功能。

整个学校的建筑物,是一个综合体。走进去之后,就可以一直在室内穿行,四通八达,风雨不误。走在这个综合体楼里,看不见惯常的长走廊一侧或两侧一间间并列的教室,而是“三室一厅一卫”的“家”格局。这样的设计不是直接“照搬”家庭空间,而是从遵循世界最佳学校教育知识和实践、符合儿童终身发展的独特“班组群”的空间设计——在这里,教室空间转变成家庭式的生活学习基地,三个房间中分别“住”着来自不同年级的三个班的同学,他们组成一个“班组群”;教室布局采用组团形式,每三个教室共用一个开放教室,通过灵活隔断实现教学空间的多样变化,可满足教学指导、集体讨论、自习、活动等多种功能需求。

55507 (1).jpg

教学单元示意图

55508.jpg

三间教室的墙壁都是可移动的隔断板,平时三个班级的学生在各自的教室里学习,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随时可以打开不同的隔断板。两个或三个班级自由组合在一起,开展多样的真实的学习。

新校区的主门广场呈现“凹”字型,主动从建筑红线向内退了10米,为家长接送孩子让出一个缓冲地带;校门两侧设计了座椅,是供社区往来人员休闲之地。这是学校与社区对话的开始,也是将社区融入教育共同体的开始。

55509.jpg

室外操场位于风雨操场屋顶,因此在屋面钢结构架跨中设置了阻尼器,以满足在屋顶活动时的安全和舒适性需要。二到四层的外廊采用外挑楼板,为阳台绿化种植预留了条件。

剖透视图

建筑当中有一系列宽敞、开放的一体化空间,让教学与学习超越“教室+走道”的局限,校园里的每个空间都可以成为“真实的学习”的发生地。

校园本身就是一种教具,而且是学生所接触的最大也最直观的教具。每天置身其中,全方位感知着这个空间,发生所有故事,通过一砖一瓦,一窗一墙,一草一木留下深刻的印记。

中关村三小新校区的建设是一种主动创新的尝试,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教育者是推动教学空间变革的动力。当建造一座学校时,是应该先有校长和老师,还是先有校舍?我认为发展到当今的时代,不应该简单地给校长和老师一个校舍设计,而是要校长和老师共同畅想要一座什么样子的学校。“全时段教学”的理念很有必要,课外教学的重要性不亚于课内,不能让孩子离开了教室就不会学习,而应当充分利用建筑空间的魅力,将教学活动从狭义的教室中解放出来,让更多教职工认同,并在响应新教育理念的前提下,给教学有更丰富的空间和认知体验。

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个地方,将它视为一个大家庭。

——设计主持 刘燕辉

项目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

方案设计  美国Bridge3 建筑事务所


设计主持  刘燕辉 王敬先

建筑专业  徐超  覃沁

结构专业  余蕾  罗敏杰  尹洋  张世雄  李季 

给排水专业  匡杰 陈静  张晋童

设备专业 马豫  王佳  屠欣

电气专业  孙海龙  史敏  蒲域

智能化专业  陈玲玲

经济专业  钱薇

总图专业  王炜


建筑摄影  张广源


  •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石龙经济开发区美安路1号IDM智能科技园
  • 邮箱:bcdaorg@163.com
  • 办公室电话:010-63379226                         传真:010-63379226
  • 邮编:102308
  • 版权声明: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   京ICP备2022005253号-1   Powered by bcda

           

扫一扫关注我们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010-63379226
- 客服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