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 产品
搜索

新闻中心

Press center

首页 >> 行业动态 >>会员动态 >> 【副会长单位】中国院作品 | 敦煌市消防救援特勤站
详细内容

【副会长单位】中国院作品 | 敦煌市消防救援特勤站

来源: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DM_20221029205403_015.jpg

这座敦煌景区旁的消防站,既担负着消防救援高效出警的职责,又要适应特殊气候环境、纾解消防救援人员身心压力,同时还参与到与周边景区环境协调,塑造敦煌地域特色的任务中。


敦煌市消防救援特勤站,位于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附近,是敦煌消防救援大队在城市南部布局新建的消防救援设施,既着眼于提高辖区消防救援力量覆盖面,又是丝路(敦煌)国际文博会永久会场安保备勤设施。项目用地位于鸣沙山月牙泉东北3.5km处,西邻城市干道同时承担辖区日常消防救援和国际会议安保备勤任务,是一座包含9个消防车库及6个战斗班的大型消防救援特勤站。

DM_20221029205403_013.jpg

▲ 区位图

在气候适应方面,考虑如何应对极端的地域气候环境,在内容综合多样、规模尺度偏大的前提下,构建具有较好人因工程学效果的新型消防救援建筑;

在地域风貌塑造方面,考虑如何凭借独具特色的场所特征和消防建筑性质特色,塑造得体适宜的风貌形态。

DM_20221029205403_018.jpg

▲ 消防站沿街全景


功能:气候适应与人因工效

相比常规消防建筑,本站的功能更加多样,设施规模也因此更大。为确保“1分钟出警”的效率,并考虑适应敦煌多风沙大陆性干旱的气候环境,总体布局采用功能单体建筑联结成组的组合体布局模式,既保持了各功能单体相对独立、使用灵活,又确保相互之间完全可经室内联系,适应极端天气。

DM_20221029205403_019.jpg

▲ 功能分析

受用地制约,建筑主立面须沿城市干道,成为一座西向为主立面的建筑,这加剧了气候适应难度。因此,以“空间格局内向围合、生活功能避西向南”为原则,在功能分布上将消防车库及战斗班等执勤用房设于西侧,临大道,便于快速出警;将生活用房设于南侧,采光充足、也可远眺鸣沙山;消防员常用的室内训练馆、餐厅等作训生活配套用房设于东侧,可与执勤楼短距联系,又临室外训练场及北侧城市规划路次入口,使用灵活;指挥中心居中,便于与各处功能联系。

DM_20221029205403_012.jpg

▲ 首层平面图

1 主入口  2 次入口 3 消防车库  4 训练馆  5 生活楼  6 指挥部

在此基础上,经过对各处转折、交通空间优化设计,消防员从室内任意点水平运动到车库的距离都小于60m,保障出警效率。

DM_20221029205403_017.jpg

▲ A-A剖面

DM_20221029205403_016.jpg

▲ C-C剖面

消防救援部队,是在和平时期仍需24小时待命,时刻准备投入应急救援的高压职业人群。而戈壁干热、寂旷的环境,又为敦煌特勤站消防员们额外增加了更多生理、心理压力。设计在关注高效执勤出警率的同时,亦应有助于纾解压力,保障战斗力。

DM_20221029205403_011.jpg

▲ 空间分析图

内向围合的组合体,分区清晰、入库出警流线便捷高效,是战斗力形成的重要基础,构成空间体系中“刚”的一面。建筑内部,在门厅、楼梯等空间转折衔接部位,借势设置各种尺度的共享空间,并结合对阳光的取和舍,视线的透与遮,构建富有变化的内部空间体验,避免生硬单调的环境感受。

▲ 消防车库内外

组合体内的外部空间,具有“院—廊—台—窟”的空间层次和意向,弥补了戈壁大尺度环境下的人居设施所需的微观层次。自然生成南北两处院落。

DM_20221029205403_024.jpg

▲ 勤务方形院

南院为方形勤务院,正对主入口体现警营建筑的秩序与纪律;北侧设有梯形生活院,闲适惬意;二层战斗班东侧平台设计为葡架露台,营造舒适的绿色空间。通过上述组合手法,赋予本站“柔”性空间,从而在整体上构建起“刚柔并济”的空间体系,为提高消防救援建筑的人因工程学效果奠定空间基础。

DM_20221029205403_008.jpg

▲ 生活梯形院


风貌:警营气质与敦煌特色

考虑到消防站的服务定位和所在位置,既要体现消防建筑的“警营特征”,又要参与到敦煌地域特色的塑造中。

DM_20221029205403_005.jpg

▲ 警营气质,兼具关防和洞窟的意向

设计借鉴敦煌烽火墩台的意象,反向运用其轮廓折线,将消防车库阵列作为主要形态元素彰显,增强功能特征表达,实现刚健、新颖的形体特征。雄浑有力的整体形体中凸显营区入口,隐喻古关防和洞窟意象。采用沙黄色作为主要色彩,融入周边戈壁环境,与城市整体风貌协调。

▲ 建筑外围形

敦煌所属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气候冬季寒冷、夏季酷热,多风沙。自古以来,敦煌和周边地区的传统建筑发展出很多适应极端气候的经济有效的措施。建筑细部借鉴了这些传统经验,如厚墙、深窗洞、凉棚、葡萄架等遮阳措施,以被动手段为主,实现绿色节能。

DM_20221029205403_010.jpg

▲ 地域性措施

西侧立面开窗采用较深的小窗洞,起到隔绝西晒的遮阳效果,其灵感来源于莫高窟。建筑主入口空间由“西域”传统民居经验“凉棚”转译,山水微景观的植入使得入口空间既严肃又活泼。

DM_20221029205403_021.jpg

▲ “凉棚”与“方窟”的结合

内院二层战斗班室外平台设置葡萄架,植入当地绿洲微环境空间。训练馆屋面采用折板形式,侧面开窗,使得室内空间形成漫反射,提高训练时的空间舒适感,同时折板屋顶可作为光伏构件的设施基础,实现结构形式与功能的一体化呈现。

DM_20221029205403_007.jpg

▲ 训练馆的锯齿形屋顶

DM_20221029205403_022.jpg

▲ 训练馆室内

设计时间 2016

建成时间 2016

用地面积 20002m2

建筑面积 8600m2


设计主持   卢鹏  王凡  

建筑专业   韩亚非  宗威  陶振禹

结构专业   蔡玉龙  阚轩  段静 

给排水专业   张沙

暖通专业   卫校飞

电气专业   张晓泉  李彦武


建筑摄影   张广源  卢鹏  张兰英  王凡


DM_20221029205403_003.jpg



  •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石龙经济开发区美安路1号IDM智能科技园
  • 邮箱:bcdaorg@163.com
  • 办公室电话:010-63379226                         传真:010-63379226
  • 邮编:102308
  • 版权声明: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   京ICP备2022005253号-1   Powered by bcda

           

扫一扫关注我们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010-63379226
- 客服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