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 产品
搜索

新闻中心

Press center

首页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 城市更新系列 | ③北京工业遗存如何在改造更新中蝶变新生
详细内容

城市更新系列 | ③北京工业遗存如何在改造更新中蝶变新生

来源:风景园林网    


图片 1.jpg


城市更新

到底有什么可更新的?

中国城市发展已进入“存量更新为主”的新阶段,城市更新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对老旧厂房进行改造更新成为了商业发展的又一趋势。工业记忆转向文化商业创意,由旧空间转向新地标,实现跨时代文化的交流碰撞。在残破与新生中,找寻商业发展的全新路径。在北京,从城区到近郊、远郊,分布着各式近现代工业旧址。


01 

北京首钢园 

图片 4.jpg

北京首钢园区作为目前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重工业遗存更新,其基于遗存再利用的实践,表达了国内对工业遗产价值在社会学上的积极肯定。

首钢园区位于长安街西延长线与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交汇处,园区始建于1919年,占地面积8.63平方公里,在地理区位、空间资源、历史文化、生态环境上具有独特优势,在新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新首钢地区未来将成为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

图片 5.jpg

首钢园区文物保护和保留工业资源规划图 ©北京市规划院

首钢园区更新选择了都市针灸的策略,通过保护、再现重要建筑的工艺和艺术价值(保存工艺主要组成系统,以展示其工艺价值;尽力保留遗存风貌,以彰显其艺术价值);通过风貌的整体呈现,有效保护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物质载体;植入新型产业内容,实现其使用价值;强化 IP 价值,增进传播,有效更新,整体提升园区在城市认知经济地图上的位置,最终实现土地和物业价值的充分提升。

图片 6.jpg

首钢园区北区西侧锚点建筑

借势借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重大机遇,首钢园区打造山-水-冬奥-工业遗存特色景观体系,努力推进“文化复兴、产业复兴、生态复兴、活力复兴”,成为北京城市深度转型的重要标志,成为奥林匹克运动推动城市发展的典范,成为世界工业遗产再利用和工业区复兴的典范,焕发出澎湃的能量和崭新的活力。

图片 7.jpg

俯瞰首钢冬奥广场全貌

图片 8.jpg

冬奥会国家体育总局训练中心 ©一界摄影

图片 9.jpg

六工汇鸟瞰效果图 ©筑境设计

图片 10.jpg

首钢单板滑雪大跳台


02 

首创·郎园Station 

图片 11.jpg

郎园Station位于朝阳区半截塔路53号,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前身为北京纺织仓库,占地面积13.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完整保留了30座仓库以及2.23公里产权铁路,库内建筑宽敞高大,工业遗产底韵十足。

图片 12.jpg

首创郎园Station国际文化社区鸟瞰图

在北京“疏解腾退促提升”的城市发展战略背景下,北京纺织仓库转型为首创郎园Station国际文化社区,利用工业底蕴十足的库区现有存量空间,结合朝阳区的发展格局,打造融合国际文化交往、公共文化服务、国际化办公、文化生活、创新、教育的无边界共享生态文化空间,引进文化、影视、设计、艺术、科技研发等新业态,满足产业、文化、城市公共服务等多重功能的7x24H一站式的城市复合空间。

图片 13.jpg

园区规划结构

通过重塑空间脉络,结合首创郎园的文化运营模式,植入新的文化基因属性,打造创新产业的“鱼塘生态”,让工业遗产变身文化富矿,实现产业升级,为工业建筑改造提供一个不同的思路和样本。商业运营业态“以点带面”渐进式更新,以公共文化休闲中心、复合式剧场、城市书房、图书馆、创新办公、综合文化IP场景体验、设计师聚落、体育文化、青少年教育、设计师酒店等业态为核心,辅以特色国际文化餐饮、文化消费等商业业态。形成中央商街,创意步行街,时光晶体、城市书房,复合办公,滨河美食街区,特色中央站台、剧场、图书综合体等业态丰富的文化生态系统。

图片 14.jpg

良阅城市书房

图片 15.jpg

中轴创意展示商街

图片 16.jpg

中央车站文化广场活动

图片 17.jpg

坝河水岸国际文化休闲港


03 

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 

图片 18.jpg

坐落在首都的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中关村厂区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在1970年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诞生地,其中1号与3号厂房分别在2018年和2020年被列入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图片 19.jpg

项目总图 ©弘石设计

坚持“以终为始”的策略,从运营角度出发,以设计总包的角色把产业链的前后端串联起来,为项目注入符合当下的市场逻辑。将原本“内向型”厂区改为“开放式”科技园是项目的重要策划定位。厂区由东西向(运星大道)与南北向(功勋大道)的两条主轴线构成,T字形交汇点是核心活动区域。在商业与配套价值最高的区域引入更多业态,创造区域内的活力热点。

图片 20.jpg

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商业价值所构成的效益闭环 ©弘石设计

厂区独特的历史IP是驱动改造的内核,利用历史、社会、商业价值三者的联动形成效益闭环。以厂区的历史价值吸引大众走进不为人知的卫星制造厂,将场地内的商业价值最大化,为园区运营提供持久动力,进而反哺于物理空间与文化属性的升级。

图片 21.jpg

新的设计与历史痕迹并置 ©弘石设计

图片 22.jpg

1号厂房配楼改造 ©弘石设计

图片 23.jpg

利用高差的线性景观 ©弘石设计

图片 24.jpg

镶嵌55组卫星名字与发射日期的地面铺装 ©弘石设计


04

西三旗砖窑工业遗址改造 

图片 25.jpg

北京海淀区西三旗街道砖窑工业遗址位于海淀区建材城西路南侧,坐落在原北京市砖瓦总厂的一隅,原址是建成于1954年新都砖瓦总厂。北京市砖瓦总厂鼎盛时期曾拥有砖窑50余座,为国务院及中南海地下工程供应了数十万块青砖,为每一座“北京十大建筑”供应了大量粘土砖。北京海淀区西三旗砖窑历经近半个世纪岁月,曾经支撑建国以来北京市基建的高速发展,并见证西三旗地区从“建材城”向“科学城”的华丽转变。

图片 26.jpg

总平面图 ©UCD

时间的轴线贯穿了场地形态的演变,不同时代的场地活动的切换,逐层叠加赋予场地更多维的场所精神。设计师们制定了文化传承性、自然生态性、景观活力性、视觉整体性四大原则,确立了“一核一轴一横三片区”的空间结构,其中文化记忆展示区、中央核心景观区、儿童活动区、交谈洽谈区四大功能分区,围绕着建筑形成一系列故事脉络,仿佛在讲述砖窑遗址公园的前世今生。

图片 27.jpg

改造功能及流线分析示意图 ©UCD

砖窑改造的初衷是将这座承载了西三旗地区历史和荣耀的工业遗址,打造成为融合生活温度与时尚文化的载体。现在,更新过的砖窑,通过工业文化的遗存,将区域历史记忆、自然生态空间、群众情怀,与周边产业、居住、商业相互融合,充分发挥了历史工业遗产的现代价值与社会价值,营造了公共交流和文化休闲空间,成为西三旗街道实现从“瓦片”到“芯片”蝶变的又一个缩影。

图片 28.jpg

改造后入口广场 ©UCD

图片 29.jpg

改造后的中心广场 ©UCD

图片 30.jpg

改造后场地雕塑 ©UCD

资料来源:城乡规划杂志社、商办地产观察、维拓时代建筑设计、弘石设计HSD、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等。


————END————


  •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石龙经济开发区美安路1号IDM智能科技园
  • 邮箱:bcdaorg@163.com
  • 办公室电话:010-63379226                         传真:010-63379226
  • 邮编:102308
  • 版权声明: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   京ICP备2022005253号-1   Powered by bcda

           

扫一扫关注我们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010-63379226
- 客服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