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文章
  • 产品
搜索

新闻中心

Press center

首页 >>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 石景山区编制完成全市首个区级韧性城市专项规划
详细内容

石景山区编制完成全市首个区级韧性城市专项规划

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图片 1.jpg


导 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韧性城市建设的一系列讲话精神,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石景山区在北京市率先编制完成《石景山区安全韧性城市(单元)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积极衔接并落实《北京市韧性城市空间专项规划(2022年—2035年)》有关要求。《规划》也是北京市第一个深入探索社区层面的韧性城市专项规划。


规划背景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各种极端灾害事故不断出现,韧性城市因具备在逆变环境中承受适应和快速恢复的能力,成为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发展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造韧性城市。2021年,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建设50个韧性社区、韧性街区或韧性项目,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韧性城市建设典型经验。2024年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复的《北京市韧性城市空间专项规划(2022年—2035年)》中,提出构建安全可靠、灵活转换、快速恢复、有机组织、适应未来的首都韧性城市空间治理体系的发展目标。


规划思路


根据韧性城市的理论内涵,以灾害事故风险评估为基础,以灾害发生的时间顺序为主线,以城市系统应对能力变化情况为目标,从韧性城市稳健性、快速恢复性和适应性入手,建立以灾时维持力、灾后恢复力、未来转型力“三大能力”为核心的韧性城市规划体系。

图片 2.jpg


规划亮点


1  以灾害风险评估为基础,全面摸清全区安全韧性底数

通过全面梳理石景山区城市建设、国土空间规划,查阅历史灾害和总体应急预案等资料,结合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结果,确定对石景山区影响较大的灾害种类。利用地震、洪水等专业分析方法,并结合现场踏勘,与应急、住建等区级相关部门、街道和社区等不同类别和层级主体的深入走访座谈,识别分析出全区主要灾害风险大小与空间分布。

360截图20240430222948778.jpg

基于全区现状安全韧性分析,石景山区韧性城市现状主要有以下四个特征:①初步形成具有韧性基础的城市规模和结构,但局部地区的韧性水平仍然较低;②生命线系统可靠性得到持续提升,但安全设施的服务能力仍有待提高;③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反映出城市巨灾应对能力还需提升;④基层安全防灾水平普遍提高,但各单元安全韧性能力参差不齐。


图片 9.jpg

石景山区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


2  聚焦多元灾害风险,提升全时段应对灾害能力

以高标准建设为引领,提升整体抵御超标准风险的灾时维持力

一是以抵御超标灾害风险为目标,构建安全韧性空间格局。将全区划分为北部山地安全分区、中部山前安全分区和南部平原安全分区。其中,北部山地安全分区以避让为主,中部山前安全分区以治理为主,南部平原安全分区以提升建筑和设施韧性为主,三个分区协同配合,推动生态网络和防灾网络融合发展,构建协同互补的韧性保障空间格局。二是以提升设防能力为手段,结合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对现有平房区和老旧小区等薄弱建筑开展韧性改造,提高全区建筑韧性水平。三是以完善防灾救灾设施建设为抓手,重点从消防救援、应急医疗、避难场所、应急物资储备等方面提高全区应急保障能力。


图片 10.jpg

石景山区安全韧性分区示意图

以资源统筹为依托,构建具有良好韧性空间分区的灾后恢复力

一是强化适度冗余、多源多向、安全可靠的生命线保障系统。通过规划西五环等应急救援通道5条、石景山路等应急疏散干道17条、群明湖大街等应急疏散支路若干条,构建“5+17+N”的应急骨干交通网络。同时构建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多元保障模式,全面提升生命线系统保障能力。

二是建设具有风险治理能力的韧性街区。参考《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安全韧性城市评价指南》(GB/T 40947-2021),从空间韧性和工程韧性2个维度,构建8个二级指标、19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规划以街区为单元,从空间安全性、防灾空间结构、避难疏散空间、应急保障空间、建筑工程、生命线工程等8个方面提出安全韧性提升措施,全面提高街区安全韧性水平。

图片 11.jpg

街区韧性指标评价体系

图片 12.jpg

街区尺度韧性水平提高策略

以平急结合为重点,提升以社区生活圈治理为基础的未来转型能力

一是推动“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战略布局。通过改造完善既有旅游居住、教育、体育、医疗服务等设施,提升全区应急保障能力。同时,将生态保育、应急避难和平疫转换等功能植入战略留白用地,以提高全区的大灾应对能力。

二是建设邻里自治互助的韧性社区生活圈。结合灾害风险、汇水分区、交通组织、用地性质、人口密度、建设年代和更新阶段,同时参考街区和社区边界,将全区划分为77个安全韧性单元并进行韧性能力评价。根据安全韧性理论,从空间韧性、工程韧性、管理韧性和社会韧性四个维度,选取12个指标对各安全韧性单元进行韧性能力评价。基于安全韧性能力评价结果,综合考虑群众意愿、单元总体情况,结合近期有老旧小区综合改造、管线统筹、平急两用重大项目建设机遇,最终确定近期建设单元23个、中期建设单元26个、远期建设单元28个。《规划》从安全韧性单元外部环境、内部结构、物资储备、建筑工程等9个方面,提出社区安全韧性能力提升策略,明确“图则+项目库”的韧性单元建设传导机制,逐步推动近、中、远期建设单元实施。


韧性社区建设路径和实施机制

同时,《规划》选取安全韧性能力较差的模式口西里和较好的北辛安南路2个不同特点的韧性单元作为示例项目,制定任务清单和规划图则,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韧性社区建设经验。

在模式口西里韧性单元中,重点规划截洪沟、设置雨水调蓄池、整治地灾隐患点,进行安全风险隐患治理;对绿地、广场、停车空间等公共空间进行海绵化改造;建设社区韧性中心和应急疏散体系,包括韧性中心、避难场所等平急两用转换方案;对建筑进行照明、无障碍等适老化改造,改造消防车通道、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等设施;形成安全韧性建设方向清单,并指导模式口西里安全韧性方案设计。


360截图20240430223010879.jpg

模式口西里韧性单元规划方案示意图

在北辛安南路韧性单元中,重点做好应急交通组织,利用地下空间完善应急物资储备;预留应急管理空间并施划标线,保障应急期间应急管理指挥、物资分发和居民临时聚集空间需求;进行广播等公共传播设施的平急两用建设,完善安全防范系统和智能管理系统;开展常态化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安全志愿者招募,完善基层应急力量。最终形成安全韧性单元建设设计图则和项目清单。


图片 17.jpg

北辛安南路韧性单元规划设计图则示意图


规划实施


推进安全韧性单元建设示范先行先试。在近期拟实施建设的韧性单元中,聚焦补短板、保民生,同时兼顾近期有改造计划的社区,在北京率先开展韧性示范社区建设。选取模西北等5个韧性单元的共9个社区,作为第一批安全韧性社区建设示范样板,进行详细方案设计,形成“图则+项目清单”,并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综合推进实施。

制定安全韧性社区审查技术要点。在全市率先将韧性要素纳入社区规划建设,在现有居住区、社区相关审查条件基础上增加韧性审查要素,制定社区安全韧性审查要点,在老旧小区综改阶段补充韧性要素改造要求,在新建小区规划审查环节纳入韧性审查条件,推动韧性社区实施落地,扩宽韧性城市规划内涵。



  •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石龙经济开发区美安路1号IDM智能科技园
  • 邮箱:bcdaorg@163.com
  • 办公室电话:010-63379226                         传真:010-63379226
  • 邮编:102308
  • 版权声明: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   京ICP备2022005253号-1   Powered by bcda

           

扫一扫关注我们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010-63379226
- 客服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seo seo